九尾研究|我国游戏行业发展和舆情分析

写在前面

游戏产业在我国已成为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人们日常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艺术、技术与商业深度融合的成果。游戏产业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娱乐习惯,还跨越国界,促进了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壮大包括数字娱乐在内的文化产业,通过鼓励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

根据《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472.67亿元,同比增长2.08%,显示出稳定的增长势头;游戏用户规模增至6.74亿,同比增长0.88%,再创新高。

随着产业的不断成熟,我国游戏产品已经走向世界,覆盖了从东南亚到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以及中东、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游戏类型和题材也日益丰富。《报告》显示,1-6月,美国、日本、韩国仍是我国移动游戏的主要海外市场,合计占比达57.48%。

自主原创游戏开发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上半年,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销收入达到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主要得益于新上线产品的成功为市场带来的新的增长点。

在游戏上线后,玩家的体验反馈、媒体评价和KOL解读等成为舆情的焦点。玩家对游戏的吐槽(如品质、剧情、画面、体验、玩法设计、技术稳定性等)会直接影响着玩家的整体体验。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小红书等)、游戏论坛(如玩家社区论坛-NGA玩家社区/九游论坛、游戏论坛贴吧-百度贴吧、游戏官方论坛-斗战神官方论坛等)、视频/直播平台(如B站、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斗鱼等)等平台成为玩家互动和反馈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互动声量,游戏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玩家需求,为游戏的持续优化和市场推广提供宝贵的参考。

本文尽可能完整地梳理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具体舆情案例,分析了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启示,助力其在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中稳健前行。

行业篇

1、产业链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分析,游戏产业链可分为:上游为游戏研发,中游为游戏发行与运营,下游为游戏分发。

(游戏产业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游戏研发:环节包括市场洞察、游戏选品、游戏创意设计、游戏研发、游戏测试和游戏调优等步骤;

游戏发行与运营:则包括游戏上线、游戏买量、用户运营、活动运营、游戏增长策划、游戏出海等过程;

游戏分发:则是在不同平台进行推广宣传、数据收集、反馈更新的过程。

2、参与者

游戏产业链的参与者主要包括游戏研发商、游戏发行商和分发渠道商。

游戏研发商:游戏研发商是产业链的上游,主要负责游戏的创意、设计、开发和测试。他们通过深入的市场洞察,选择合适的游戏题材和玩法,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进行游戏开发,确保游戏的质量和可玩性。知名的游戏研发商(如腾讯、网易、三七互娱、世纪华通、巨人网络等)这些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还积累了丰富的游戏运营经验。

游戏发行商/运营商:游戏发行商与运营商位于产业链的中游,他们负责将游戏推向市场,并进行运营和推广。发行商需要与研发商合作,获取游戏的发行权,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将游戏推广给玩家。同时,他们还需要负责游戏的运营工作,包括游戏服务器的维护、玩家社区的管理、游戏活动的组织等。

游戏分发渠道商:游戏分发渠道商位于产业链的下游,他们负责将游戏推送到玩家面前。游戏分发渠道多种多样,包括数字商店(如Steam、Epic Games Store、GOG等,提供PC游戏的下载和购买)、游戏主机平台(如PlayStation Store、Xbox Live、Nintendo eShop,为相应游戏主机提供游戏下载)、第三方应用商店(如腾讯应用宝、App Store、Google Play等)、APP平台(如抖音、头条、微博、微信等)、广告平台以及垂直社区平台等。这些渠道商通过各自的平台优势,为玩家提供游戏下载和安装的便利,同时也为游戏研发商和发行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游戏分类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游戏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其中移动游戏的快速发展远超端游和页游,自2016年移动游戏反超端游之后,我国游戏市场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移动游戏为主的发展态势。

当前,游戏产品按照接入终端的不同,大致分为:

客户端网络游戏:简称“端游”,是指以个人电脑(PC)平台为主,需要用户安装运营商提供的游戏客户端软件,通过网络连接到运营商的服务器进行游戏。这类游戏通常提供丰富的游戏内容和社区互动,需要较好的电脑配置和稳定的网络连接。

网页游戏:又称无端游戏,是指用户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软件,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玩的网络游戏。

单机游戏:相对于网络游戏而言,单机游戏是指不需要网络连接,以独立的个人电脑软硬件设备为依托,主要供单人运行的游戏。这类游戏可以支持一机多人、IP直连和局域网对战等多种“多人游戏”方式,但主要玩法仍然是基于单机体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单机游戏也加入了多人在线对战功能,但基本玩法仍然是基于单机模式。

主机游戏:通常是指使用家庭电视屏幕为显示器,以操作家用主机用来娱乐的交互式多媒体游戏。通常是指使用家庭电视屏幕为显示器,以操作家用主机用来娱乐的交互式多媒体游戏。这类游戏通常以家庭为使用场景,提供丰富的游戏体验和互动性。

VR游戏:是指使用个人电脑(PC)或家用主机,通过虚拟现实头盔进行体验的游戏。

移动游戏:是指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的,能够供公众通过信息网络下载或在线交互使用的游戏作品。主要指的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上运行的电子游戏。这类游戏通常供公众通过信息网络下载或在线交互使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游戏乐趣。

舆情篇

2023年,国内游戏市场在回暖中前行,虽面临全球经济放缓与AI技术浪潮的双重挑战,但其在促进经济、深化文化交流、推动科技创新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显著,赢得了广泛关注。新老游戏产品的活力涌现与线下活动的全面复苏,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带动了文旅消费,还彰显了行业在逆境中寻求变革与发展的决心。同时,产业管理政策的动态调整,游戏科技、游戏出海、电竞文化,以及未成年保护工作等议题,共同构成了游戏产业舆情向好的多元图景,而企业在应对挑战中的策略与创新,更是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游戏行业仍面临着一些负面舆情的挑战,包括玩家对游戏体验的反馈吐槽与不满、游戏内容引发的争议,以及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超额消费与退费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要求行业内外共同努力,持续优化游戏环境,加强监管与自律,确保游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游戏品质/游戏体验

随着游戏技术的不断发展,玩家对游戏品质的期待日益攀升,涵盖了画面质量、音效体验、剧情深度及互动性等多个维度。近年来,虽然市场上涌现出众多高品质游戏,以独特机制和深厚文化内涵赢得赞誉,但游戏品质与体验的持续提升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内容同质化、创新乏力、服务器不稳定及外挂泛滥等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影响玩家满意度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舆情风险的高发区。

具体来看:

内容同质化与创新缺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部分游戏企业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选择模仿热门游戏模式,导致市场上游戏内容趋于雷同,缺乏新鲜感与独特性。这不仅削弱了玩家的长期兴趣,也限制了游戏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发展。

技术稳定性问题:登录困难、游戏卡顿、频繁掉线等技术性问题,直接损害了玩家的游戏体验。尤其是在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服务器稳定性成为影响玩家留存率的关键因素。任何一次大规模的技术故障都可能引发玩家不满,进而形成负面舆情。

外挂与作弊行为泛滥:外挂和作弊行为破坏了游戏的公平性和平衡性,严重损害了正常玩家的利益。这些行为不仅降低了游戏的竞技性和趣味性,还可能导致玩家流失和口碑下滑。游戏企业若未能有效打击此类行为,将面临舆论压力。

案例:

某备受瞩目的全新手游在万众期待中正式上线,却意外地在游戏发布的首日便卷入了一场舆论风波。这款游戏以其独特的世界观设定、丰富的剧情故事和创新的玩法机制,在预热阶段便吸引了大量玩家的关注与预约。然而,正式上线的那一刻,不少满怀期待的玩家却遭遇了画质不尽人意的体验。

具体而言,玩家们普遍反映该游戏画质不佳,人物渲染、场景渲染效果显得生硬缺乏细腻感与真实度,难以激发玩家的沉浸感。这些问题迅速在游戏社区、社交媒体以及各大游戏论坛上发酵,引发了玩家的广泛吐槽与不满。

面对突如其来的负面舆情,游戏开发商迅速做出了反应。在上线当日的晚间,官方发布了一则致歉公告,向所有受到影响的玩家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详细说明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同时,他们也承诺已经紧急启动了修复与优化工作,确保后续版本能够给玩家带来更加流畅、逼真的游戏体验。

此外,为了安抚玩家的情绪并表达诚意,游戏开发商还宣布了一系列补偿措施,包括为所有受影响的玩家提供游戏内道具、经验加成等福利,以及开放专门的反馈渠道,鼓励玩家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共同推动游戏的持续改进与完善。

这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玩家的不满情绪,也为游戏开发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修复与优化游戏。然而,这场舆论风波也再次提醒了所有游戏开发者:在追求创新与速度的同时,更需注重游戏品质与用户体验的打磨,才能赢得玩家的信任与支持,实现游戏的长期稳定发展。

2、内容争议

内容争议是舆情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创作者、平台和整个行业而言,都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游戏相关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确保游戏内容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同时,加强内容审核和自我监管,及时发现并修正可能引发争议的元素。此外,加强与家长、教育机构和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具体来看:

性别对立:当内容中刻意强调或夸大性别差异,以偏概全地描绘某一性别形象时,容易激起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例如,在游戏中设计过于刻板化的性别角色,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带有性别偏见的言论,都可能成为舆论的焦点。

人身攻击:人身攻击是指直接针对个人进行侮辱、诽谤或恶意中伤的行为。在社交媒体和游戏社区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可能因意见不合、竞争关系或单纯的情绪发泄而触发。

游戏尺度不当: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其尺度的把握尤为关键。过于暴力、血腥、色情或含有其他不适宜内容的游戏,不仅可能违反法律法规,还可能对青少年玩家产生不良影响,引发社会广泛批评。

案例:

近年来,“乙女游戏”作为一种独特的网络游戏类型,逐渐在年轻女性群体中走红。源自日语的“乙女”,意指年轻女性,这类游戏专为这一细分市场设计,让玩家在游戏中扮演年轻女性角色,与虚拟的男性角色展开浪漫互动,体验沉浸式的恋爱旅程。在多样化的场景设定下,乙女游戏的核心魅力在于为玩家提供了一场关于爱与成长的虚拟体验,某种程度上,它不仅是享受恋爱模拟的过程,更是女性自我认知与情感教育的辅助途径。

然而,随着“乙女游戏”市场的日益扩大,部分游戏为了吸引眼球和提升用户粘性,开始涉足更为敏感的领域,游戏内容尺度有所加大。这具体表现为虚拟男性角色形象的设计趋于暴露,如出现半裸画面,以及玩家与虚拟角色间互动行为的界限被模糊,如增加了拥抱、接吻乃至触碰隐私部位的场景。这些变化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争议。这些争议不仅可能直接影响相关游戏企业的品牌形象,更长远来看,它们对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3、数据泄露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泄露已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舆情风险点之一。随着用户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一些黑客和不法分子不断寻找新的攻击手段,企图非法获取这些数据以谋取利益。对于游戏公司而言,玩家个人信息和游戏数据的泄露不仅可能导致用户隐私的严重侵犯,还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用户信任度和商业价值。一旦数据泄露事件发生,企业往往会面临用户流失、法律诉讼以及市场份额下滑等多重影响。

案例:

2022年,某全球知名游戏开发商与发行商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数据泄露危机。此次事件不仅暴露了公司在信息安全防护上的重大漏洞,也引发了全球玩家社区的强烈反响和广泛讨论。

这次攻击的技术手段主要涉及社会工程学(Social Engineering)和网络钓鱼(Phishing)攻击。黑客通过伪装成合法员工或合作伙伴,获取了该公司内部网络的访问权限,随后对公司的服务器进行渗透,窃取了大量玩家的个人信息和游戏数据。

数据泄露的消息迅速在游戏社区和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引发了玩家们的强烈不满和恐慌。玩家们纷纷表示对该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失去信心,认为公司未能尽到保护用户隐私的基本责任。这种负面情绪迅速发酵,部分玩家甚至发起了抵制游戏产品的活动,呼吁其他玩家暂停或彻底停止使用服务。此外,该事件还引发了公众对游戏行业信息安全现状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促使行业内外重新审视和评估现有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价格/收费

随着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游戏定价及其背后的经济系统设计成为影响玩家满意度和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游戏定价不仅关乎企业的盈利策略,也直接触及玩家的消费心理和预算考量。同时,游戏内经济系统的平衡性,特别是“氪金”现象的存在,极易引发玩家对游戏公平性的质疑,进而形成广泛的舆情风波。

具体来看:

价格:游戏价格一直是玩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游戏市场的竞争加剧和玩家消费观念的转变,游戏企业在定价策略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一方面,部分游戏企业通过降价促销、限时优惠等方式吸引玩家购买;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游戏企业坚持高品质高定价策略,以优质内容赢得玩家认可。然而,价格争议仍时有发生。部分玩家认为游戏价格过高、性价比低;而游戏企业则认为高投入的研发成本需要合理的回报。

氪金:在许多网络游戏中,“氪金”行为已经普遍存在。此类机制允许玩家利用现实货币购买游戏内的虚拟资产或服务,具体而言,部分玩家能通过“氪金”迅速获得更强角色、顶级装备等,使得游戏胜负的天平不再完全倾向于技能与策略,而是部分地倾斜向了经济实力。这种现象在“氪金”文化盛行的游戏中屡见不鲜,严重挑战了游戏公平性的核心。特别在移动游戏与免费游戏领域,“氪金”模式更为普遍,它为玩家提供了快速获得游戏优势或提升体验的途径。然而,这一模式也伴随着风险,可能诱导玩家过度消费,尤其是对于年轻群体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玩家而言,更需警惕其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与推广游戏时,平衡“氪金”机制与游戏公平性,确保每位玩家都能在公平环境中竞技,显得尤为重要。

案例:

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某主机游戏终于宣布将于今年8月正式发售,这一消息迅速点燃了玩家的热情。然而,该游戏开发商在发布会上公布了简体中文PC标准版售价后,一场关于游戏定价合理性的热烈讨论随即席卷而来,持续发酵。

这场定价争议中,舆论场形成了鲜明的三方立场。中立派认为价格应基于游戏品质和市场定位综合考量,暂不发表明确看法。而反对派则强烈质疑这一价格,认为它超出了国内许多玩家的心理预期和消费能力,认为该公司缺乏诚意,可能因此错失大量潜在用户。另一派支持者则持相反观点,他们认为在众多国际大作中,此款游戏定价显得相对低廉,担心这一价格是否意味着该游戏制作团队对游戏的品质信心不足,或是继续沿用了国货“低价竞争”的老路,而非真正对标国际游戏大作的标准。

5、未成年游戏保护

据《2023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指出,目前青少年网民数量已接近2亿,未成年人保护仍面临着手机人脸识别、超常消费退款及身份核验等诸多挑战,大量的工作实践表明这仍将是长期系统性的工程。

尽管游戏企业已采取实名认证、时间限制、防沉迷系统等多种措施,但未成年沉迷游戏、超额消费等问题仍屡见不鲜,尤其是渠道服账号管理上的漏洞与退款难题,进一步加剧了舆论的负面态势。

未成年游戏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家长对游戏存在偏见与误解,部分未成年人也通过借用他人账号等方式绕过监管措施。因此,未成年游戏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关注。一方面游戏企业和平台作为重要主体应该坚守相关政策,压实责任,做好未成年人防沉迷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企业、家庭、学校等各方应加强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完善的未成年游戏保护体系。

引申:

渠道服是区别于官方服务器(即官服)而存在,游戏方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与渠道方签署合作协议打造“定制版”游戏。一般通过各大品牌手机厂商应用商店下载,或是一些平台渠道,这些一律属于渠道服。

案例:

某一款热门游戏,在赢得市场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成年沉迷和未成年充值的负面舆论压力。近期,关于该游戏“疑似诱导未成年充值”的多个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如“疑似游戏主播诱导8岁儿童转钱”、“男孩玩游戏10分钟充六千多父亲气到报警”等;同时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以及黑猫投诉、12315等网络投诉平台上也能看到有关该游戏未成年充值乱象和退款难等相关负面。这些事件不仅暴露了该游戏在未成年保护方面的不足,也引发了公众对游戏行业自律和监管力度的质疑。

写在最后

我国游戏产业在2023年展现了其卓越的适应力和创新精神。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游戏市场不仅有良好成绩,更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社会责任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公众舆论作为行业动态的风向标,其正面趋势反映了社会对游戏产业价值的广泛认可。而那些负面声音,尤其是那些真实反映玩家反馈和批评的负面声音,则为游戏企业提供了一面镜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用户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为产品的持续改进和市场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中国游戏行业应保持清醒和敏锐,坚持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上下功夫,同时加强自我监管,打造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行业生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稳步前进,持续推动中国游戏产业攀登新的发展高峰。

相关知识

手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2023
中国游戏社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2
中国网络游戏行业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
游戏直播行业前景分析 中国游戏直播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
2022年移动游戏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规模分析
我国游戏行业:移动游戏占主导地位 资本市场趋于冷静
全球游戏引擎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游戏引擎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2024年游戏行业发展机遇及挑战分析
中国手游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3
2024年中国移动网络游戏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网址: 九尾研究|我国游戏行业发展和舆情分析 http://www.hyxgl.com/newsview374378.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