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游戏助成长,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阶段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教育为主的。游戏是幼儿极其喜爱的教学形式,它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充满趣味性。幼儿在游戏中可以开发智力、拓展思维,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教育游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幼儿教师要设计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教育游戏方案,明确游戏目标,以教育游戏促进幼儿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的 提高。

一、把握幼儿的兴趣点

要发挥教育游戏的重要作用,激发幼儿兴趣,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知道幼儿对什么游戏感兴趣。只有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才能发挥游戏的有效作用。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教师在选择游戏时要考虑幼儿的特点,使游戏的选择富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前幼儿的年龄一般在3~6岁,此时是幼儿的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 新鲜事物特别好奇,期待了解未知的世界,希望能参与到成人的实践活动当中,这样的心理使得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成人的言行。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及年龄的限制,对成人世界的很多东西,他们难于理解,并且缺乏自制力。幼儿在游戏情境下会沉浸在自己思维框架当中, 喜欢在虚拟中实现自己的愿望,容易进入角色,进入游戏为他们创设的情境当中。幼儿的认知通常局限于事物的表面,是依靠形象进行思维的,他们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不具有持久性,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注意力会不定时地出现转移。

但是,幼儿游戏中的道具、设备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可以充分吸引幼儿注意力,解决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的问题。幼儿的记忆是比较随意的,是靠兴趣为支撑来认知事物的。只有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才会集中精力去观察与了解,这时的记忆效率显著提高。幼儿在多姿多彩的游戏中会融入其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甚至把游戏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自控能力与丰富情感,锻炼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幼儿对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有着自己的简单理解与判断,但是由于年龄小而易于受到情绪的控制,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还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与认识。通过具体的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逐渐增强,语言 更具有逻辑性。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教学材料,在具体的游戏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些吸引幼儿的角色,如医生、教师、警官等。为了提高游戏的真实感,教师需要准备具体的道具,例如,为扮演医生的幼儿准备听诊器,为扮演教师的幼儿准备教鞭等。游戏的目标是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进行语言的输出与输入。教师则不宜过多地介于游戏, 只需在发现幼儿的语言问题时及时提出,引导幼儿进行 规范表达,提高语言能力。

二、教育游戏内容要丰富多彩

(一)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开展教育游戏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教育游戏的种类丰富多彩,不同的游戏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同,这能使幼儿产生兴趣并自觉地参与到游戏当中。教师要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活动,不要随意限制幼儿的活动,要尽量让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自主活动,在活动中释放个性,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相关工具的作用,了解如何运用工具进行游戏,最大限度地按照幼儿的想法开展游戏。例如,在开展“ 小小音乐会” 游戏时,参加演的幼儿会通过活动了解演出要运用哪些道具,需要经过哪些流程,而作为“ 观众” 的幼儿则了解了如何遵守公共秩序,提高规则与规范意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 用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切忌轻易打断幼儿的活动。

(二)与生活密切联系

幼儿对身边生活还是十分熟悉的,在游戏中,要多引入一些生活元素,使游戏贴近生活,让幼儿想象的事物变为真实的存在。而人们经常将游戏当成是玩耍的过程,承认游戏具有娱乐性,这就使其真实性大打折扣。 这是游戏与现实生活实践活动的最大区别。教师要积极运用这些特点,让幼儿扮演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实现的角色,以促进幼儿对角色的全面了解,掌握角色的属性功能或意义。这些角色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如果是不熟悉的角色,幼儿也不会对其产生兴趣。所以, 游戏中的角色可以是父母、老师、老板等,也可以更抽象些,让幼儿扮演某种小动物,把室内游戏有限的空间变为多角色的社会活动,促进其对自身角色与社会的认知。例如,为了让幼儿熟悉交通规则而开展“ 红绿灯” 活动,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交通警察及行人。在角色扮演中,幼儿明确了交通警察的职责,了解了行人应该如何 过马路。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幼儿的认知加深了。

(三)保障游戏的真实性

每个幼儿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其个性也存在着差异性。幼儿年龄小,并不具备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教师要提升其这方面的能力,就必须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让幼儿得到锻炼。游戏教案的编写要注重细节,明确游戏的目标任务及流程等,对游戏的场景进行科学安排,使幼儿在游戏环境中全面了解社会。例如, 在开展“ 我为社区做贡献” 游戏活动时,幼儿要学会选择打扫卫生的工具,学会清理卫生死角及墙壁不良广告。活动中,幼儿可以从一个侧面延伸到对社会的全面 了解。

(四)游戏设备要准备充分

教育游戏对幼儿产生的作用不局限于游戏本身,游戏中的各种元素也在起作用。如游戏的场景、游戏道具以及游戏设备等,都可以让幼儿产生兴趣与热情。各种元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促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游戏当中, 使思维得到开放,也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事物,发现与思考问题,想法解决问题等,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教育游戏一定要重视游戏设备、场景与道具等的充分准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活动实际情况进行道具及设备的适时调整。同时,还要注意不同游戏的适时转换,对道具进行及时更新,适时引入幼儿感兴趣的、新奇的、颜色亮丽的道具及游戏设备,以更好地吸引幼儿,激发其兴趣。

在游戏设备与道具的选择上,一定要保障其安全性,确保不存在卫生问题,道具及设备要经过消毒处理,且不会造成伤害事件。 特别是对一些玻璃材质的道具,因为幼儿对力度的把握不是很准确,没有成人的防范意识,因此这类游戏道具不宜出现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同时,游戏设备与道具要具有教育作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审美。因为道具的使用者是幼儿,因此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去考量,选择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思维以及幼儿感兴趣的道具,使幼儿在游戏中不仅可以益智,还能很好地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另外,要考虑幼儿的特点选择颜色,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色彩饱和度高、装饰性及趣味性强的道具 及设备,且游戏道具与设备要有质感、表面光滑、耐用。

三、有效组织与开展幼儿教育游戏活动

传统的幼儿教育游戏一般局限于室内,教师应该积极对游戏进行拓展,尽可能多地设计一些户外教育游戏活动,将多学科活动融入户外游戏当中,使教育游戏的面更宽、更综合。例如,在以数学为主的游戏中,可以融入音乐游戏,同时兼有体育活动,使游戏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拓展幼儿的兴趣爱好,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多种知识,寓教于乐,提高教育游戏的质量与效果。游戏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与自编游戏。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水平与素养,在游戏中引导,对幼儿充满信心 与耐心。

四、结语

教师在进行教育游戏选择与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所选择的游戏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保障游戏的真实性。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特点,科学选择室内与户外游戏,在设备的选择上要从色彩、质量、拼装、轻便等各方面进行考量,保障幼儿活动的安全性,促 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相关知识

教育游戏助成长,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游戏化教育:如何为幼儿构建乐趣学习体验?
2023年幼儿游戏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游戏幼儿(精选17篇)
学习与游戏并行,打造快乐学习氛围!探索游戏式教育的魅力与好处
游戏不只是玩!揭秘游戏化教育背后的学习魔力
从游戏中学习:教育游戏如何帮助学习
【区域进阶】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探索
游戏中的教育价值:发掘游戏的教育意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幼儿教育中游戏的教育作用
游戏的教育价值

网址: 教育游戏助成长,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http://www.hyxgl.com/newsview387973.html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