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产品和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产品生命周期
跟软件生命周期管理一样,产品也需要有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就如同一个人从出生,孩提时代,成年,中年到老年,每个阶段都有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也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来应对不同阶段可能对产品迭代更新的冲击。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就是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提出,产品的产出,产品的上线运行,再到产品淘汰的整个产品生命历程。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分别需要确认哪些要点,我们会分别展开对各个阶段进行拆解和描述:
(温馨提示:接下来可以把手机横过来看)
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管控手段为企业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产品辛辛苦苦做出来了,为什么要终结这个产品呢?因为随着时代进步和技术更新,五年前产出的当时很先进的产品,到现在可能已经不适应当代消费者的习惯,无法持续稳定的为公司带来持续营收了,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维护这个产品需要的技术可能已经过时了,掌握这项技能的人可能越来越少找到相关的维护人员不好找了,或者找到的人也很昂贵,另外对于用户来讲五年前很时兴的展示形态,界面UI,甚至是画质到现在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诉求了,这个时候也许就该很体面的让这个产品寿终正寝,为产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下图我们能看到在时间周期上来说,销售量和利润的曲线会分别在成长期和成熟期达到最高点,但利润率的曲线下降速度会大于销售量的下降速度。
产品定位中需要面向的受众和区域,大致如下图所示:
所属行业分类:
具体的产品形态,是app,h5或者轻应用(国内安卓生态下的快应用或者iOS生态下的AppClips):
以及盈利模式,你的产品靠什么获利,怎么获得营收:
你的产品形态决定了你需要在哪些渠道进行发布,不同的发布渠道对于应用质量和审核要求差异也很大,对于越封闭的生态审核难度可能也越大,同时像游戏应用你选择的渠道也会约束分成比例,他们提供的生态和用户以及买量的渠道是不是能支撑你有足够的利润率。
如果你的产品成功上架了,接下来就要到买量阶段了,就需要进行买量渠道评估。其中包含了对于留存的评估,一般好的产品,留存的评估标准是:次留:7日留:30日留=40%:20%:10%也包含了对于变现效率的评估,付费率,付费额度,广告人均收益,广告覆盖率等等。如果买量阶段进行顺利的话,你的产品已经开始多少有一些流水了,就需要开始考虑对有留存做相关的优化了,用户体验如何,用户的核心诉求在哪里,你可以围拢一个核心用户的圈子,听用户吐槽和抱怨,找到其中关键点及时进行迭代和优化,这部分功能会输出到产品设计和开发部分进行后续的功能迭代和发版。同时相应的运营团队也需要开始跟上了,进行运营优化,通过活动和促销,推动用户活跃程度提升,积累用户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正式开始变现环节的操作了,如何进行用户分层,哪些用户是核心用户,怎么留住他们,变现渠道如何选择,如何不要让一家变现渠道一家独大。当年蘑菇街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后来成就它的淘宝,最终要了它的命。
用户在产品中持续存活,为产品提供营收和日活,用户获得了使用价值,而产品所在公司获得了相关的收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如果产品的DAU相对稳定,次留、七留和月留存表现都不错,付费或者广告收益都相对比较理想的话,恭喜你这个产品基本上已经成功了,就需要看看周围有哪些竞品,怎么为自己建立足够高的护城河,持续的迭代和更新你的产品。用户饱和后,再往后一部分用户对产品失去了新鲜感,陆续流失了,我们就要动用推送、活动挽回、广告投放再次激活来留住这些可能要流失的用户,而经过三年五载,这个产品的功能如果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也就逐渐消亡了。
02
—
用户生命周期
在前一章,我们讲到了一个产品从突发奇想到想法验证,从产品设计、开发、发布、买量、留存、运营、变现,到后来产品逐步衰减,到最终消亡的整个过程。就是想让读者对于一个互联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个大致的理解。对于用户来讲,从用户进入应用内开始,到用户最终因为各种原因忘记或者抛弃这个应用,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内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产品运营手段都是有很大差异的,用好了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留存,而用不好则会做烂这个产品。
同样,任何一个产品的存在都是为用户提供价值的,用户从第一次使用产品到最后一次打开(之后就流失了)产品的周期,就被称为用户生命周期(LT, Life Time)。平均用户生命周期=用户总留存时间/总用户数=(第一天留存用户数*1+第二天留存数*1+……)/总用户数=第一天留存率*1+第二天留存率+……与用户生命周期对应的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Life Time Value),是在用户生命周期内单用户产生价值的总和。收入总和一般包括内购/付费收入和广告收入,即IAP(In App Purchase)和IAA(In App Advertisement)收入的总和。
单用户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定义单位周期内单个用户贡献的收益。
ARPU=总收入/总活跃人数
当然对于ARPU需要明确对应的考核周期,如7日ARPU,10日ARPU或月ARPU。
LTV=LT×ARPU
如:APP30天LT为14天,ARPU为$0.05,则LTV为$0.7
单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PU,Average Revenue Per Paying User)
付费ARPU=ARPPU*付费用户比例
如:当日充值金额2000,充值人数10人,则ARPPU为200
用户获取成本(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CAC与LTV的关系如下:
付费率(PR,Pay Rate)是付费用户占活跃用户的比例,如:5000DAU用户中有200付费用户,则付费率为4%。
用户留存率(RR,Retention Rate)用户在某短时间开始使用应用,经过一段时间仍然继续使用的用户,则被认为是留存用户,这部分用户占当时新增用户的比例即为留存率,留存率会按照一定的单位时间进行统计(按日、周、月)进行统计,如次日留存、7日留存、14日留存和月留存等等,留存用户和留存率体现了应用的质量和保留用户的能力,一旦用户活跃度下降,就意味着用户的离开或者留存。留存率反映的是一种转化率,紧盯这个关键指标可以及时发现产品在关键路径上存在的卡点,对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对于用户进入应用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拉进来,通过交叉分析就能通过后期留存的情况把握渠道的质量,比如,付费,粘性,价值量,CAC成本等等。留存率这类指标是需要长期跟踪的,需要根据版本更新,推广渠道变更等因素相结合进行分析找到用户最佳的周期进行质量的提升。
留存率=新增用户中登陆用户数/新增用户数 *100%
第N日留存率=新增用户日之后第N日依然登陆用户占新增用户的比例
投资回报率(ROI,Return On Investment)
用户回收周期(PBP,Payback Period),花费的用户获取成本在多长时间内回本,PBP越短说明资金周转率越快,企业增长更快。
相关知识
如何进行用户生命周期管理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游戏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详解
5000字讲清楚,用户生命周期管理到底要管什么?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延长手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手游运营应该如何提高产品生命周期?
电子游戏行业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竞争策略研究
电竞用户留存攻略:延长用户生命周期的流失预警与召回策略
游戏运营,从生命周期论到用户体验的关键角色
影响手游生命周期的十大因素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怎样延长手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介绍
推荐资讯
- 1老六爱找茬美女的烦恼怎么过- 5063
- 2博德之门3黄金雏龙法杖怎么得 4899
- 3《大侠立志传》剿灭摸金门任务 4360
- 4代号破晓官方正版角色介绍 4058
- 5赛马娘锻炼到底的伙伴支援卡事 3843
- 6闪烁之光11月兑换码大全20 3810
- 7爆梗找茬王厕所特工怎么通关- 3582
- 8原神原海异种刷怪路线-原神原 3575
- 9《我的世界》领地删除指令是什 3526
- 10原神开局星落湖怎么出去 原神 3455